◇廖兴坤 今天是上大学报到的第一天,乡亲们早早地把阿文送出了山门。坐在山岗上,回望山乡,一排排的石板房,袅袅炊烟,又勾起阿文一年前的回忆。 阿文从小受布依文化熏陶,加上父母多才,很早就爱上了布依文化,吹萨拉,拉二胡……别人会的都会,尤其是唱山歌。阿爹阿妈都是当年的“靠罗”(即歌王),阿文打小就听他们唱山歌,自然山歌也唱得非常好。从十四岁开始,逢歌就对,从来不曾输过,直到去年。 去年寒假,那时村里人办喜事,热闹非凡。听说县城方向来了很多姑娘,阿文早就呆不住了,准备去会一会,但阿妈决意不让他去,因为阿文只有一年半时间就要高考了,心也该收一收了。是啊,唱山歌本是娱乐,但阿文早已不能自拔,他耽搁了多少功课!有时,为了唱歌,不到周末,就请假从县城往家里跑。他的班主任也拿他没办法,就是留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她说:“山歌就是阿文的命。” 那天晚上阿文还是去了,带上村里的好朋友阿华。跟往常一样,一进家门便围上很多听歌的人,自然都是他的粉丝。一听说有男生找唱山歌,姑娘们早早就钻进了客房,把门锁上。说是害羞,倒不如说姑娘们都懂唱歌规矩。唱歌常常是不见面的,要不就不会有唱了三天三夜,一见面才知道对方已是两个孩子他妈的那种搞笑的事情了。人家绝对是姑娘,这是肯定的,但人如何,长什么样,阿文不去打听,因为这于他并不重要,他一心只想对山歌。一坐下,不等主人家倒茶,阿文、阿华便迫不及待起声开唱: 月亮弯弯照山坡,今晚凤凰村头落。 有缘跟妹学几句,不知阿妹肯教莫。 对方也两人唱,颇有气势,回道: 阿哥原本会唱歌,何必谦虚又做作。 有心教妹开尊口,莫让光阴枉消磨。 这边又唱: 一年四季客不多,入夜山里更寂寞。 阿妹光临春光好,冰雪融化暖成河。 女方回道: 阿哥唱歌早听说,肚里山歌几筐箩。 三天三夜唱不尽,一唱山歌淌成河。 女方很精明,这边还没等正式夸女方,女方倒先夸起男方来了,而且对方似乎不打算换韵脚。唱歌最怕这种境地,这无异于钻进死胡同。阿文、阿华想动点小脑筋,唱道: 阿妹不要这么说,即便肚有几筐箩。 拉到秤上稍一比,不如杆上一秤砣。 女方很敏感,这不是间接骂我们是秤砣吗?回道: 一向阿哥很洒脱,不想随口信开河, 妄为山间好歌手,让妹感到很失落。 阿文无地自容。这是涵养的比拼,阿文意识到遇上真正对手了。 唱到后半夜,阿文阿华殚智竭力,终究无力支撑,败下阵来。原因有二:其一,女方不换韵脚,男方不好换,阿文阿华有再多山歌积累也无济于事,全凭即兴发挥,难以应对。而女方随口即来,如同熟背,山歌涵养明显居于上风。其二,女方歌声清脆悦耳不说,眼界较宽,歌路俊雅。而阿文阿华歌路蛮野,思想境界也处下风。 ??? 阿文惨败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阿文无颜面对,从此或埋头家里,或躲在学校。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那就是学习。 阿文考上民族学院了,山里沸腾了,他是山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的他,深深懂得学习才是本民族的希望,他要进民族学院学习,他要把山歌带出去,把布依族文化发扬光大。 唯一遗憾,就是一年多来始终萦绕在心头的那位让自己振奋起来的布依族女歌手,她究竟是谁?为什么总觉得那么亲切?又为什么没人认识她?他很懊悔,当时为什么就不等着看她一眼。但他又始终坚信,与她还会有相会的一天。 阿文起身长叹,边走边唱道: 少年时光莫轻薄,十年寒窗瞬息过, 勤奋学习最要紧,人生何处不山歌。 |